门诊时间
8:00-17:00
365天
无假日医院
患者版 员工版
位置:首页 > 员工版 > 医疗 > 科室导航 > 临床科室 > 神经外科 > 科室动态>正文

勇克医学难题 惠泽天下疾患 ——记2017年度“荆州楷模·最美卫生计生人”、神经外科博士张华平

相关部门

        他凭着多年的好学与努力,成为了一名医学博士。

        工作、学习、科研、教学,几乎占据了他生命的全部,所思所想都是为了病人能少点痛苦,早日安康。

        2014年,他在湖北省率先开展神经内镜联合内镜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内血肿清除术,此后钻研尖端手术技法的脚步不断前行,又创新发明2项国家专利技术,相继攻克脑出血治疗中的2大难关。

        他不辞辛劳,常年四处奔波,或讲学授课,或指导手术业务,只为能让更多医院掌握新技术,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他就是2017年度“荆州楷模·最美卫生计生人”、我院神经外科博士张华平。


学成先进技术 开展全省首例神经内镜手术


        2003 年,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引进医学人才,张华平作为我院引进的第一批硕士人才,被分到神经外科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实践中,遇到不会的地方,虚心请教科室的各位老师,反复揣摩、操作,直到掌握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止。他的谦逊好学,给科室主任及同事们留下深刻印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9 年,医院神经外科瞄准业务发展最前沿,选派张华平赴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301 医院)进修 1 年。业内人士都知道,北京 301 医院是我国医疗技术的“顶尖级”医院,其神经外科更是国内众多神经外科医生向往的“圣地”。

        进修结束后,张华平感觉有太多的知识和技术没有学到手,便萌生了报考北京 301 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的想法。2011 年,他终于圆了心愿。此后,他脱产 2 年,师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科周定标教授、陈晓雷教授、周涛教授,主要从事颈动脉内膜剥脱、脊髓脊柱及颅颈交界畸形、术中核磁影像导航、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高血压脑出血内镜下血肿清除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

        2013 年 8 月,张华平回到医院,一边继续工作,一边潜心读博。他深知,神经外科的病人大多是危急重症,而颅脑又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手术中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格外小心谨慎,不断摸索、尝试,对极其微小的细节问题也不放过,时常向导师请教。

        2014 年 10 月 9 日,张华平为一位 74 岁的老年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湖北省首例神经内镜联合内镜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神经内镜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是神经外科中蓬勃发展的新领域。因此,该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全省神经外科界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革新2项技术 勇克脑出血2大难题


        除了勤奋好学,张华平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勤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要想清除脑血肿,首先必须准确找到血肿部位。要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精确地找到血肿呢?张华平陷入思索中……他找来 100多个正常人和几十名脑出血患者的颅脑 CT 影像数据,经过反复对比、研究,发现了一条规律。

        这条规律可以帮助他先准确定位丘脑,再用定位尺在头皮上徒手标记出一个个“路标”,最后精准计算出血肿的穿刺部位。但因为耳廊的原因,定位尺在标记时很不准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此,他在定位尺上掏出一个耳廊的“空洞”,问题迎刃而解。

        治疗脑出血的第二个难题是术中止血困难。2014 年,陈晓雷教授发明了神经内镜手术用的软组织扩张器,又名“套筒”的专利产品,能方便地看清出血量的多少、血肿的大小,还能灵活调节穿刺角度,吸引了国内外专家极大关注。

        然而,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张华平发现,手术时需要一人手持神经内镜、而另一人则要手持导引管,很不方便。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良,他发明了一种内镜吸引器。有了这个辅助器,手术操作单人即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该手术的安全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的难度,该技术在基层医院更容易推广,惠及更多患者。

2017 年,他发明的内镜吸引器获得国家专利,另一项发明——血肿穿刺定位尺也正在申请专利中。利用这 2 项新技术,他至今已治疗近100 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心系广大患者 不遗余力推广新技术


        张华平说:“几位恩师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他们向医学高峰不断攀登,只为能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这些深深影响了我,也是我的从医信念。”

        2014 年,张华平获得市中心医院新业务新技术二等奖。他撰写的论文《神经内镜联合内镜导引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51 例临床分析》,在2016 年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学术交流赛中荣获三等奖。此外,他将这些年引进的新技术、发明的新创造全部应用于临床,并一直跟踪、对比、研究、总结各种临床数据,撰写发表 12 篇论文,其中 1 篇还发表在美国著名的权威医学期刊上,引起世界神经外科专家的关注。2017 年,成果颇丰的张华平取得了北京 301 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学位。

        张华平说,“任何新技术的引进开展、临床应用,任何新产品的研发创造,其最终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以最小的痛苦、最短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最少的治疗费用,让更多患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他抱着惠泽天下疾患的仁医之心,一直努力推广新技术。

        自 2014 年起,多家省内外大型医院纷纷向张华平发出邀请,请他参加学术会议、讲学授课;石首、公安等县级医院也纷纷请他下去做手术指导。为更好地传授新技术,2016 年 7 月 15 日,我院神经外科在石首市人民医院主办了“荆州市神经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吸引了监利、江陵、洪湖、公安等周边县市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前来学习。同年 9 月,医院主办“湖北省首届神经内镜治疗研修班”,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90 余名神经疾病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传承荆医精神 德技双馨视病如亲


        提起张华平,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高宏文对他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是科室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不仅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神经内镜技术,而且在全院内最先开展了先进的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在功能神经疾病治疗上也颇有建树……”

        工作中的张华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病人生命至上的信念,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一病区原护士长赵东娥回忆,每天早上,张华平都要参加查房,每天下午 4 点还要再次到病房看望病人,晚上不管多晚,一旦有了急救病人都是随叫随到。对于出院病人,他也是一一打电话进行回访。一日治病,终生为友,张华平心里装着的永远都是病人。

        医学是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知识储备的前沿科学。神经外科二病区主任陈涛说,“张华平在北京301 医院脱产读博的 2 年时间,硬是将 301 医院图书馆内的所有神经疾病类书籍全部看完了,回到医院时还带回一大摞笔记以便随时查阅。这才是医生该有的钻研精神。”

        多年来,他除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科研、教学任务。2016 年 5月,他被医院派驻到石首市人民医院,开展为期 3个月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援工作。他扎根临床一线,把自己当做外五科医疗团队中的普通一员,以科为家,忘我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的职业素养、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品质,赢得了患者的一致爱戴和同行的广泛赞誉。

        如果说邵如庆等老一辈荆医人的大医情怀是让荆医不断发展的火种,那么现在像张华平等一代青年荆医人正如火炬手一般,擎起了“大医精诚、格物致知”的火炬,并将一直传承延续下去。


(宣传科)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