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8:00-17:00
365天
无假日医院
患者版 员工版
位置:首页 > 员工版 > 新闻 > 特色技术>正文

压缩性骨折和骨髓瘤患者的福音

相关部门

压缩性骨折和骨髓瘤患者的福音

 

——记荆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椎椎骨的压缩性骨折、转移性肿瘤、血管瘤和骨髓瘤等往往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 还常伴有脊髓麻痹和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护理困难,生活质量下降,加速患者的死亡。

2009年荆州市中心医院率先开展经皮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可以说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先河,其主要作用是重塑椎体形态、解除疼痛和防止椎体压缩塌陷。

据悉,2009年,该院介入科吴文泽主任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症状性血管瘤,疼痛缓解率大大提升。2010年,介入科进一步将该技术可扩大应用于椎体恶性肿瘤及骨质疏松症等。截至目前为止,该技术已在颈、胸、腰椎等各个方面取得明显疗效。

2009年开展此项技术,至目前荆州市中心医院介入科已开展486例,其中压缩性骨折301例,转移瘤80例,血管瘤70例,骨髓瘤35例,486例全部疗效显著,止痛明显,病变椎体加固,防止椎体压缩塌陷疗效显著,为千万骨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吴文泽主任表示,该技术有望在临床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椎体压缩性骨折

恢复骨的高度及强度

 

沙市区68岁的患者陈伯,刚刚歇业在家养老,不料由于一次“摔倒”,导致后胸背部剧烈疼痛,腰椎疼得无法站立,陈伯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恢复慢,便在家卧床休息,卧床期间无法翻身,陈伯回忆说,“还以为自己就这样瘫了!”。

随后,陈伯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荆州市中心医院就诊,行胸椎平片、CTMRI检查后,考虑为胸12椎体压缩骨折。吴文泽医师表示,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常常容易导致椎体的压缩性骨折,传统的临床治疗是长期卧床或手术内固定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治疗周期长,费用高。

针对陈伯年纪较大,不能承受开放性手术之痛苦及风险,且自我恢复能力较差,介入科为其制定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案。吴文泽主任表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针对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强度降低而将骨水泥经过空心的穿刺针注入到椎体内,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椎体骨质的硬度,从而有效地缓解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增加了椎体的骨质强度。

手术中,患者取俯卧位,在正侧位透视下选择皮肤穿刺点,穿刺点位于椎弓根外侧62.5px处,医护人员对穿刺点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穿刺针与矢状位呈30-40°角引入,经椎弓根进入椎体后1/3处,再引入导引针、扩张管,骨钻、球囊,最后注入骨水泥,在高质量的X线透视引导下完成手术。最终,陈伯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第二天,陈伯就可以下床行走,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肿瘤椎体转移

对抗癌细胞恶性病变

 

肺癌骨转移以腰椎骨转移多见,其次为胸椎、骶椎、颈椎,占脊柱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临床症状主要为剧烈顽固性疼痛,甚至截瘫。全身用药及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为此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39岁的公安县谢坤(化名)因肺癌入院治疗,经检查为肺癌三期,两个月后,肺癌胸椎转移。CT示胸椎病变椎体情况为:松质骨呈溶骨性破坏,周围皮质骨未见明显破坏,医院立即对谢坤行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术中由C臂机定位,经皮椎弓根穿刺,仍以30-40°角度穿刺成功后,注入造影剂显影,动态观察是否有造影剂泄漏,随后注入骨水泥,术后复查CT示病变部位为高密度骨水泥填充,手术圆满完成。

    术后,患者由原先的卧床不起,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精神状态也取得了很好的改善,对后期抗癌康复治疗,起到了极大的辅助效果。

吴文泽主任表示,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为放疗和外科手术切除+内固定术。放射治疗脊椎的转移癌、血管瘤、骨髓瘤的疼痛缓解率可达40%~80%,但一般在2周后才能显示效果,其最大的弱点是无法保证和加强因肿瘤破坏而造成的脊柱不稳定,以至于不能充分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尤其是脊髓麻痹则更难恢复,而对此实施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则有利于加强脊柱稳定和减压,对于癌细胞转移带来的疼痛缓解率能达到90%左右,不完全脊髓麻痹症状的恢复在50%左右。吴主任表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转移癌在国内报道尚少,而该院自2009年至今,采用该技术已成功治疗80例癌椎骨转移,均取得满意疗效。

 


2015-09-28